摘要:为提高无缝对接零售业与供货商间业务流程的水平,2007年4月财团法人流通系统开发中心推出了流通BMS1.0版,它是有关电子交易文件和通信规章的EDI标准样式,是对日本自1980年逐步发展起来的第1代标准EDI的全面升级。因具有电子交易文件版式统一、通信速度快、可实现免验货和传票无纸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业务效率提高和相关运营成本下降等优点,它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流通企业所应用。流通BMS对我国流通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EDI 标准化 流通BMS
引 言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是指在更广泛的相关者之间缔结有关数据交换的各种标准规约,主要包括交易程序即交易业务流程、交换数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即电子交易文件、通信交互方式即通信章程3个标准规约[1]。
日本流通业EDI标准化的发展(见表1)源头可追溯至1970年代连锁超市的补充订货联机化,即在总部与分店间导入的EOS(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当 时连锁超市的订货流程是,总部先分批处理分店通过EOS传来的订货数据,然后按供货商制成订货兼采购传票,再将订货传票投入各供货商的传票箱,供货商每天派专人定时回收传票。也就是说,EOS只限于连锁企业内部,企业间的订货作业仍停留于传统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一,即使是同一计算机厂商,其通信程序也因机种而异,同时,各供货商拥有不同的系统,不具备在连锁总部与供货商之间通过EOS传递订货信息的环境;第二,当时的日本不允许独立的企业之间建立各种网络。
……
未完,详见附件。
附件:日本流通业EDI标准化的新发展:流通BMS
资料来源:《标准科学》 2013年第01期 第51-56页
转载时间:2014年06月28日